每日热议!南京市力学小学:“新作业”助师生创造性成长
2022-09-30 16:02:46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落实“双减”政策 聚焦高效课堂

根据课文内容手绘“我的旅行路线”;在课堂、家里当“小导游”,向同学、家人介绍课文中的风光;用课本中学到的词语表达描写家乡的美景,为家乡代言……学习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时,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学生们置身旅游情境,完成了丰富多元的作业练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将识字写字、课文诵读、字词句运用等内容融入画、说、赏等多种语文实践中,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学语文。”该校语文教师哈峻介绍说,传统的作业形式相对固化枯燥,年级组就整合单元情境,设计出一套连贯综合、生动有趣的作业。

“新的政策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作业内涵,重构作业体系,让它成为撬动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成长的有力杠杆。”力学小学校长李琳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科学设计作业,让作业在“减量”的同时“提质”,成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最佳载体,成为力小教师们重要的教学实践。

弹性设计呈现作业多元表征

科学教师张晨给三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弹性作业”——自制肥料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完成、如何完成这次实践观察。四周后,学生们完成的图片视频、手记课件让他眼前一亮。“完成教材配套的课内活动手册之余,我尝试‘弹性’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强的作业。学生们有了完成作业的自主权,探究热情更高了。”张晨说。

“作业不该只是一摞习题册,而应是不拘形式、因人而异、突出个性的练习、任务、活动。”李琳告诉记者,从“质”出发,提升作业在知识拓展和能力锻炼层面的效能,成为力小各科教师的全新课题。“引导学生把课上学习的知识带入新情境中综合运用,解决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是作业的价值所在。”李琳表示。

这学期,一张张“小米粒学习研究单”出现在力小的课堂中,上面是任课教师围绕课程核心主题设计的多元学习研究活动,学生课内、课后的作业就由这份研究单串联起来。

“研究创造是力小传承74年的‘基因’,用儿童研究带动作业管理,水到渠成。”李琳介绍说。近年来,力小探索近20年的儿童研究素养培育项目逐渐形成体系,“三代人的四十年”“科学家精神”“小米粒学党史”等研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式、时间、难度,完成综合实践。弹性、多元的作业设计成为儿童研究素养培育项目的延续。

“我班有个爱捣鼓电子产品的小调皮,我就请他尝试摸索XMind软件的使用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完成一份简单的思维导图。”语文教师陈昕说。在学习研究单的框架下,教师们探索着指向“五育并举”、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弹性作业。

长程作业规划成长路线

二年级研究“认识你自己”,学生出于对自己近视原因的好奇走进医院采访医生;三年级研究“三代人的四十年”,学生走家乡看远方对比研究不同的桥梁;五年级研究“科学家精神”,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做好预测,在中科江宁基地有条理地采访专家;六年级研究“壮哉,中国航天”,学生用好线上资源开展“云游览”“云采访”……“我最喜欢儿童研究作业了,能用学过的知识探索问题,看到更大的世界!”在校六年,力小学生吴锦楠积累了厚厚一叠“儿童研究手记”,这是学生在自主研究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的见证。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短时期的‘速成品’,而是长时间关注、培养、训练的产物。”力小副校长陈芳告诉记者,基于儿童研究素养培育,学校逐渐探索开发出贯穿各学年、年级,甚至整个小学教育周期的长程作业,“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与同伴、教师、家长等协同,打破学科界限,完成更注重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综合性的研究任务,实现长程、阶梯性的成长。”

“孩子从小内向,不爱说话,但现在他每天都会和我们交流课上新学的计算机知识。”三年级学生小新的家长在与信息教师刘映川交流时激动地说。

“更加丰富的亲子作业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成为优化性格和拓展兴趣的‘延长线’。”刘映川说,他尝试用亲子作业拓展课堂外延,实现学生在兴趣爱好和交际上的长线成长。

长程作业思维也带动着力小学生的体质管理。体育教师伍昕给五年级的两个班级布置了四人学习小组打卡“体质健康测试”作业——小组建立锻炼打卡群,每日打卡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项目,并通过研究找到项目练习小妙招。“我也在群里鼓励学生们坚持合作打卡。”伍昕说。他准备让这项作业长线发展,让打卡锻炼成为贯穿学生六年在校生活的好习惯。

良性互动描绘教研提升通路

作业与课堂的关系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让作业变成课程实施的一部分,根据作业情况调整教研策略,提升课堂质量。”李琳说,作业内涵、形式的充实不但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能与课堂产生“化学反应”,倒逼教师不断提升教研水平。

“批改学生的小练笔时发现,只几句话的练笔,却用那么多拼音代替汉字。明明二年级学生学了查字典,却不知道运用,怎么办?我希望通过重构课堂内容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教师严伯春告诉记者,发现学生运用字典有欠缺,他就以教材中“名字里的故事”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思考、查找自己名字中的汉字有什么含义,再引导学生们交流思考。“那天的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在课桌上摆放着《新华字典》,他们兴趣盎然地讲、听,有时又忙着翻开字典查证,感受汉字的魅力。”严伯春说,这堂课后,查字典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练笔中的拼音也在一天天变少。

通过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作业,教师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把控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也使得作业与课堂紧密的良性互动成为可能。“教师要根据弹性、长程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备课,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李琳分析说。

在学习四年级数学“升与毫升”时,不少学生在填写各类容器容量单位时出错。经过年级组研究讨论,数学教师马驰变身“主播”,为全年级学生录制了一节视频微课。“这节课,我不教学生怎么做题,而是带他们进入熟悉的场景,在生活中学数学。”马驰说,课中,他的镜头聚焦客厅、厨房、超市、家居城等场景,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看到生活中容器的大致容量。

看过微课后,年级组又给学生布置了自制1升容器和测量常见容器容量的实践性作业。这次作业完成后,学生们在书面练习中的错误率果真大大降低。“作业中出现问题映射到课堂,我们就想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效果立竿见影。”马驰表示。(本报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阿妮尔)

标签: 力学小学 良性互动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