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赞赏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要“自找苦吃”,科技小院就是中国农业大学师生“自找苦吃”的实践结晶。“自找苦吃”、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殷切期待,启示了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思路,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大学生“自找苦吃”,扎根基层、奋斗为民,体现爱农为民情怀,体现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资料图片)
当今的青年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有字之书”,缺乏在基层实践锻炼的机会,缺少对社会这本“无字之书”的了解,缺少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再加上成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年代,与革命先辈们相比,被动吃苦的机会和可能性大大减少。那么,如何主动吃苦,并在主动吃苦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呢?习近平总书记用自身在插队梁家河时期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的切身经历和艰苦奋斗做了生动阐释,也正是这种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的精神成就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的施政智慧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赞赏科技小院学生“自找苦吃”,在贺信中说:“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科技小院学生的一番历练,得益于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传统。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强化使命担当,结合时代特点探索创新“科技小院”,将课堂教学与田间地头结合起来,成为厚植学生爱农为民情怀的思政课堂,一批批青年学生茁壮成长为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涉农高校鼓励师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校育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导向。
鼓励大学生“自找苦吃”,不惧挑战、向难而行,练就兴农本领,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中华民族向来不怕吃苦,有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历经苦难而愈挫愈勇、生生不息。能吃苦作为融入中国人民生命血液的精神品格,是支撑一代代青年成长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不怕吃苦流汗,不怕流血牺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先锋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国为民勇挑重担,不畏艰难,以苦为荣,矢志奋斗,引领了社会主义新文明新风尚,是当之无愧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在党开创的事业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苦干实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用勇气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用行动诠释出中华民族的希望。活跃在全国139个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便是典型代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鼓励科技小院学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长期驻扎在乡村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实心为农,实行为学”,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和科普服务工作,帮助破解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农业生产增产增效增收,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培养大学生“自找苦吃”,舍我其谁、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打造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地。
新时代青年“自找苦吃”的精神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需要指出的是,“自找苦吃”,既不是不顾身体健康的胡乱吃苦,也不是缺乏科学思维方法和理论认知的盲目吃苦,而是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坚定舍我其谁的志气,主动作为,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两个大局”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所迫切需要的。长期以来,我国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三农”实际联系有待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集成,立足农村和农业生产,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为核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应用、技术与服务的高度统一,有助于打通科技服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地。
引导广大学生以苦为乐,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决策。中国农业大学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过程中,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时代要求探索出“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带来重要启示。
一是要鼓励学生从小就开始劳动锻炼,完善耕读教育体系。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叮嘱孩子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要聚焦规划和落实如何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专业课程、实践实习、创新创业等有机结合,通过劳动教育磨炼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心性,不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其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要强化实践磨炼,鼓励和引导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而青年的发展则要靠艰苦奋斗。面对边远地区的艰苦条件,高校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敢于多捧“烫手山芋”、多啃“硬骨头”、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苦为乐,不断强化使命担当,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觉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张晖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