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消息!校园书香,“香”自何来
2023-04-19 11:55:36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推动青少年读书”系列


【资料图】

校园阅读工程是全民阅读工程的“主阵地”,校园阅读的质态是全民阅读的“晴雨表”,没有校园阅读水平的提高,全民阅读容易空心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中国基础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读写素养”不可或缺,而“读写素养”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读写实践中方能获得。大量读写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新高考也正在用考试这个杠杆撬动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是一个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工程。

什么样的校园可以称之为书香校园?我认为,可以把“有书、有时、有场景,有导、有伴、有展评”作为衡量的尺度。

有书——绘制阅读地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近年来,随着各种达标、创建工程的推进,学校里已经装备了足够数量的图书,“有书”似乎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仔细打量一下学校的图书品种,就会发现相当多的学校所拥有的书,质量并不高,多数图书是为了验收而购置的批量打折款。比如,前期我在一所小学就看到了一整排的《成长资本》《剩余价值理论》之类的经济学丛书。

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已经拥有了用来装点门面的图书,还配备专人看守保管,但能够吸引师生眼球、启迪师生生命的好书,尚显不足。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有书”,是指有品质、有营养的好书。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高达40多万册,青少年读物超过了一成。据说一个人一生能够阅读的纸质图书大约在2000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抱最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精神生命的良性发育,是书香校园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在浩如烟海的图书市场中,帮助师生找到适合的书,并为其绘制清晰的阅读地图,这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由权威机构或人士推荐,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当下,并不缺少这样的推荐榜单,但有些榜单的背后会隐藏着一双利益之手。衡量一个榜单是不是靠谱,一要看研制榜单的机构或者人是不是专业,二要看研制榜单的目的是公益情怀还是利益之心。

“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让学习发生在图书馆中”,这是新教育书香校园的理想图景。有人认为这是痴人说梦。其实,很多新教育示范学校已经在这方面形成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在深圳新安初中,图书馆内所有图书都被“请”到了学生活动区域,“好书常伴左右、图书触手可及”成为这所学校最迷人的风景。再好的书,只有被师生看得见、翻起来、读进去,才会有“与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对话”的可能。从“保管图书”转向“推送好书”“用好图书”,这是书香校园建设的“人间正道”。

有时——辟出专属时光

最走心的阅读,就是引领师生和伟大的书籍谈一场恋爱。和男女恋爱一样,与好书恋爱也离不开四个基本的要件:彼此看见、留足时间、经常互动、懂得欣赏。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做保障,都是空谈。没有时间读书,这是我们最常听见的说辞。学生没时间读,因为作业太多;教师没时间读,因为课务太多;校长没时间读,因为会务太多。忙于奔命,似乎成了很多人生存的基本模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连基本阅读时间都没有的人,一般都会因为认知的局限,滞留在低层次的圈层里躺平、佛系、吐槽、狂躁;而经常阅读、大量阅读者,就会凭借脚下垫着的一本本书,站到世界的更高处,获得俯视的能力。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没时间读书只是迁就惰性的借口。何为师生的重要事情?分数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在校园里,学生除了要获得以分数为标志的学习型质量外,还应该获得以成长为标志的发展型质量和以幸福为标志的生命型质量。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是学生当下和未来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素养。可以说,阅读是一个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事情,没有理由不投入足够的时间。

有场景——重塑物型文化

杨九俊先生曾说,要让校园成为处处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我认为这里的“奶和蜜”一方面指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甜蜜、友善的无形关系,另一方面指的是能够带来审美愉悦的有形环境。站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角度来看,校园流淌着的“奶和蜜”,还应该是能够闻得到的书香味道和看得见的书香物型。书香本应是属于学校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但因为功利化的侵扰,一些学校的文化变了味。无数事实表明,一所学校如果有向书香要文化的思维,这所学校大抵可以成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营造典雅别致的书香物型环境,一般可以在以下几个空间动心思、做文章:一是学校图书馆。用全天候开放、无障碍出入、唯美化布置、体系化课程、专业化荐读等,凸显图书馆“文化中心、心灵客厅、精神牧场”的功能,使之真正成为让师生迷恋的“天堂的模样”。判断一个学校图书馆吸引指数高不高,就看课余时间是熙熙攘攘还是空空荡荡。二是班级图书角。这是一个离学生最近的阅读小空间,是属于每个班级的“独立书房”。好的图书角应该有一架流转率高的好书,有各学科老师推荐的读物,有规范的借阅公约和完整记录,有独特的名字和富有创意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建好、用好班级图书角,更能让学生和书籍便捷地靠近。三是走廊楼梯口。到图书馆看书固然天经地义,但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能有多少时间待在图书馆内?通常图书馆建设越奢华,资源浪费越严重。让图书和学生充分靠近,就应该在走廊楼梯口等相对宽敞的地方,按不同的主题,设立小书架、小书吧,并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四是校园小景观。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景观离不开“故事”。让经典作品内容在校园成“像”、成“型”,会起到由一句话、一张图或一个景牵引学生走进一本书的作用。建设书香校园,要善于把经典名著中那些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孩子生活的校园里,唤醒更多孩子的好奇之心,吸引他们走进经典,回味经典。

有导——研发阅读课程

儿童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离不开成人的示范和引导,否则难以让其真正走近书籍,得益于阅读。艾登·钱伯斯说:“读者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导读与导游高度相似,使命都是引人入胜,但是再高明的导游也无法代替游客感受风景。尽管很多人的阅读是在无师自通状况下完成的,但借助体系化的儿童阅读指导课程,可以让儿童的阅读之旅获得可靠的攀升支架,减少不必要跋涉。可以说,没有阅读课程支撑的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只会处于“浪漫”阶段,无法实现“精确”,更谈不上“综合”。

建设有“精确”特质的书香校园,学校层面可以像新教育先行先试的学校那样,研发晨诵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读写绘课程、学科阅读课程、项目式阅读课程和光影阅读课程等。就一本书的阅读指导而言,可以开设好书推荐课、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和成果展示课。跟进阅读课程和课堂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应有之义,旨在把预测、图像化、找重点、联结、提问、推测、转化、监控等基本策略带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能力,实现从“读了什么”信息提取式的基础阅读,向“懂了什么”分析诠释式的深层阅读和“想了什么”反思评价式的创造性阅读跃升。

提起阅读课程开发,不少人都狭隘地理解为这是语文老师的戏,把文学类、人文类的阅读等同于儿童阅读的全部。其实,学科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实现学科学习的深入有效与学科和学科之间的彼此融合,同时能帮助学生寻找到人生榜样。比起机械重复练习,学科阅读更能够提高学业成绩。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10%的跨学科学习成为学校课程建设难啃的骨头。我以为项目化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载体。开展项目化学习,无疑需要同步开展项目化主题阅读。围绕项目主题单元,汇聚相关主题的一组文章或一批书籍,通过高质量、深层次的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儿童实现更加体系化的生活积累、文化熏陶和更深刻的生命体验。

有伴——悦读而不孤读

如何与文本交流,需要由有经验、成熟的阅读者,把他们理解的文本和从中获得兴趣的方式带给儿童。儿童阅读的黄金期是3—14周岁,在这个阶段成人的经验和示范,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拐杖、镜像。当然,作为成人,如果阅读有挑战性的作品,也需要志同道合者相伴而行。让校园阅读不“孤读”,实施“领读者行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校园这个场域中,阅读的主体共有四类:校长、教师、父母和儿童。新教育认为,校长是学校的首席领读者,校长理应是书生,校长的书柜里装着学校的未来,校长的阅度就是学校的高度。一个不热爱阅读的校长,只会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吓唬师生,无法带领学校去触摸有温度的教育图景。一个会领读的校长,一方面会在万千书海中,围绕人文与哲学、美学与艺术、教育与科学、文化与管理四个维度找到自己的阅读坐标;另一方面会不断通过校长荐书、组建读书会等方式,把好书带给师生,把爱阅读的朋友圈做大。

很多职业都可以找个理由不读书,唯独教师不可以,因为教师不丰富知识背景,不更新认知结构,就无法面对不断成长的生命。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让“从来不读书、只读教科书、成天教死书”的教师无地自容。不孤读,应以学校、学科组为单位,组建读书会,让拥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生活经验的成员彼此连接,在共读中产生共鸣,彼此成全,并在同向奔赴中找到精神的同路人。

有展评——涌现阅读成果

书香校园建设没有配套的激励体系,难以行稳致远。不少学校习惯于用写一写读书笔记、抄一抄好词好句、考一考阅读常识等方式,进行阅读评价。这类简单的评价方式,很容易让师生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导致师生产生应付甚至抵触的心理。人都有被看见、被欣赏的需要。因此,学校里应当不断制造阅读分享的关键事件,让谈书籍的时刻,成为师生精神交流最灿烂的时刻。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行动,倡导用“展评”的方式,让师生“读了再说”“读到为好”“读破为本”。“展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演书。让阅读与戏剧相连接,把书籍演出来。在共读一本经典之后,以学期为单位排练生命叙事剧,让所有学生融入其中。戏剧表演形式不拘一格,如情景剧、滑稽小品、经典对白、诗词吟诵、集体舞、歌伴舞等,还可以组织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扮演巡游活动。画书。让学生画名著插图、古诗意境、美文场景、经典故事情节、思维导图等;组织插图大赛、创意书签设计、小绘本创作、最喜欢的图书人物卡通大赛等,将美术教育活动和读书活动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阅读之后的创作欲望。说书。组织“我为一本书代言”、聊书会、故事会、小小百家讲坛、名著争霸赛、主题朗诵会、闪亮小主播、诗词大会等,让师生、父母用声音的艺术把所读的书表达出来。写书。成立师生文学社、读写班,设计阅读小报,为好书写推荐语,仿写续写名著名篇,编撰“我的成长书”,出版师生个人作品文集等,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共生。做书。开展“手指上的阅读”,将阅读与美工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读过的经典作品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用各种材料复制出来。如读完《小王子》后,指导学生用卡纸、皱纹纸、稻草、蛋壳、田螺、毛线、布条等,创造出各自心中的“小王子”形象。观书。这里的“观”主要指电影阅读。以经典电影为媒介,将“直观性”的观影与“抽象性”的阅读有机结合,研制融“读、赏、写、画、演”为一体,直抵儿童心灵的综合性课程,从而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关注生活,进而引领儿童的精神成长。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评比阅读小明星、读书小达人、最佳领读者、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组织读书节、图书跳蚤市场、阅读嘉年华,开办阅读积分银行、发放阅读金银铜卡、实行阅读晋级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当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们还可以借助专业的阅读平台,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倾向、综合阅读能力等进行“阅读画像测评”,形成精准的阅读“体验报告”。

(作者:林忠玲系苏州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教育报202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