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资料图)
校园欺凌带给被欺凌者的伤害是长久的。班级作为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作为班主任,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们的安全。那么,应该如何保护学生呢?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校园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校园安全一直以来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在校期间生活在班级这一重要群体里,班主任应如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呢?日常管理侧重观察情态
日常管理普及知识。“校园欺凌”不应成为我们避讳的话题,老师也要明确地在班级进行宣讲,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等常识。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敢于向校园暴力说“不”,增强学生的文明守纪意识,提高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的能力。
日常管理细致入微有跟进。有了这样的前期铺垫,老师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们的情态表征。
深入班级,用心观察,时时处处与学生的情感共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教育引导,在学生的价值体系中植入“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情绪,及时给予关心与疏导,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者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要教授他们恰当的情绪管理方法,引导学生与“情绪”怪兽和平相处;关注学生间的交往,引导学生区分相处时的矛盾与欺凌,正确认识欺凌,自觉向欺凌说不,也教育学生们要团结友爱,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为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班会课程融入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课程要随时渗入班级的班会课堂,甚至学校的大中小课堂之中,多为孩子的生命底色涂上自信、勇敢、善良、同情、宽容等美好元素,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用积极心理学引导行为。从积极心理学出发,不断用美德优势来引导学生远离校园欺凌。以课程滋养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消极的不足,挖掘孩子潜能,既能乐观地迎接挑战、面对挫折或失败,也能乐观地展望人生。
培养孩子自信、乐观、勇敢等积极的品质,这对孩子的心理体验和后续的行为都有积极影响。同学间的交友方式与相处策略,老师也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通过开设“我会友好相处”“送她一轮明月”“扑灭情绪小火苗”等相关主题班会、班级心理团辅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尊重差异、尊重他人,以宽容、理性、平和等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同学间的摩擦和矛盾,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欺凌的方法。也可通过班会课来进行渗入,如开展“抵制校园欺凌”“我不要做沉默的羔羊”“我会保护自己”等主题班会,老师通过班会课教会孩子:首先要拒绝沉默,及时求助。
教育孩子要勇于面对欺凌,自信大胆地进行反抗,提升自我面对欺凌的勇气和智慧。校园欺凌具有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更持久、更严重的欺凌。
其次要教育孩子机智应对,学会坚强。如果与对方能力相当,要明确冷静告诉对方停止欺凌行为,不可一味忍让。如果对方人多,实力悬殊,要看准时机,迅速离开,跑不掉时可以拖延时间再求助,生命安全第一。
再者,要教育孩子识别各种各样的欺凌,让孩子熟悉不同类型欺凌的应对方法,并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总之,我们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
家校协作关注孩子成长
关注每一位孩子,为他们扫除阳光下的阴影,同样需要家校共同协作,为其成长保驾护航。
班级有班情盘点。老师可在班级群里实时进行盘点,让家长及时了解沟通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家长们也在了解“个别”情况后给予积极回应,并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双向监管与陪护,适时教育引导。并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方法,增强防欺凌意识,加强家校共育,共同守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家庭每周有成长反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与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可每周对老师进行反馈,交流孩子成长中的诸多情况,共同交流家庭教育理念与科学养育孩子的策略。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不漠视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不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孩子最信任的那个人。
学校每月有家长课堂。学校每月应有家长课堂。家长课堂应重视心理健康、自我防护、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等。家长可带入校外的优质资源,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与思维。
结合远离校园欺凌和防性侵等主题,引进专业家长课程或心理辅导课程、亲子沙龙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等。
每一朵成长之花都应被温柔对待,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为每一个“少年的你”铺设洒满阳光的成长之路,让孩子们的成长无“欺凌”。
文章作者|刘俐宏,系全国知名班主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班主任
本文略有删减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