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湖南农业大学派工作队帮扶湘西花垣县那光村——农村有“看头” 农民有“赚头”
2023-04-06 10:57: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快来院子里坐坐哟!”在湖南湘西花垣县长乐乡那光村,村民梁炳献热情邀请大家参观——错落有致的庭院面积不大,房前红豆杉四季常青,果树已经发芽抽绿,院墙沿边种上了色彩缤纷的百日菊,篱笆矮墙上的佛甲草青翠欲滴,白墙瓦黛与远处的林下露台、连廊步道和水车遥相呼应,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帘。


(相关资料图)

“别小看这巴掌大的庭院,作用可不小。自家吃的能满足,剩余的瓜果蔬菜、鸡鸭还有合作社统一收购,刚种上的佛甲草不用费心打理,也可以卖钱。”梁炳献说,“农忙时忙农活,农闲时打理庭院,一年的收入还真不赖。”

说起村子的喜人变化,那光村的村民们由衷地为湖南农业大学点赞。2021年5月,湖南农业大学工作队入驻花垣县长乐乡那光村开展驻村帮扶,彭可为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何让那光村村民持续增收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美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我们将人居环境治理作为驻村帮扶的基础性工程,促进庭院经济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融合发展,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也切切实实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彭可为说。为此,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组成专班,园林系教授胥应龙随工作队一同入驻那光村200多天,指导农户将门前屋后闲置的土地资源、杂乱无序的院落空间整理出来,发展“小果园、小花园、隧道鸡笼、共享菜园”模式,把庭院的“方寸地”变成“增收园”。

在那光山坳间,雾气氤氲,云海缥缈。几十个羊肚菌种植大棚一片生机,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穿梭在菌垄间,采下春天第一茬鲜嫩肥厚的羊肚菌。

“今年长势很好,最高亩产达到了500斤,采摘期可以持续到4月中旬,就今儿个能收个七八百斤吧!”花垣县长庚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庚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羊肚菌在那光村从“生根”到“生金”,只是《湖南农业大学驻那光村2021—2022工作规划》中“兴产业工程”的计划之一。工作队针对村内90%以上耕地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现状,精雕细琢产业选择,设计了“高档优质稻+高山稻花鱼+珍品羊肚菌”的耕地增效生产模式,建设了“稻鱼菌生产模式示范基地”,通过夏季种稻、中间养鱼、冬季植菇,高效利用冬闲田、撂荒地发展富民产业,今年全村种植羊肚菌26亩,年产值将超20万元。

“没有经验,能种好吗?”“这么贵,能卖出去吗?”试种期,村民们顾虑重重,不敢参与。为了让大家迅速掌握羊肚菌种植技术,彭可为便带领有种植意向的农户来到湖南农业大学进课堂学理论,邀请食用菌研究团队专家黄民凤博士到那光村实地教学,奔赴湘西本地羊肚菌企业访样板、学经验。

从种植到采摘,从晾晒到加工,再到推广、销售,一整套产业链下来,彭可为常常夜不能寐,恨不得在大棚里扎根,生怕辜负了村民们的期待。为增加产品溢价,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工作队积极与政府、校友企业协商,获得了“十八洞羊肚菌”商标使用授权;景艺学院团队对羊肚菌产品包装进行系列形象设计,形成了涵盖鲜货、干货、优品、普品的多元包装体系。

茶产业也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本地没有茶叶加工条件,鲜叶需要运往吉首加工。对此,工作队将闲置村小改造为茶叶厂房,建成了一条茶叶生产加工线,实现那光茶叶原产地加工,大幅降低产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当年累计加工干茶2000余斤。针对当地茶叶人才短缺,工作队还培训了一批高技艺、高水平的采茶工人和制茶工人。

放眼那光村,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惠及村内80%以上农田。水稻种植承包户彭明海不禁喜上眉梢:“高标准农田建好后,种粮更有信心和底气!”

“全面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发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兴产业、育人才、增收入,打造经得起百姓检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帮扶模式。”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表示。(通讯员 庹炼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