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情感印记,对祖先的缅怀和逝去亲人的追思,是我们生命寻根和感恩的重要时刻。清明节期间,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扫墓、踏青、郊游,跟孩子分享故事、感恩祖辈、认识生命,不仅能联结亲子感情,还可以链接家族情感,融入亲情共同体。
(资料图片)
然而,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忽闪着眼睛,将这些叮当作响的问题摆在父母面前:
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去哪里?死亡会不会痛?为什么死掉的是他(她),而不是别人?死亡是不是睡着?我可不可以看到死去的他(她)?我可以活到像他(她)那么老吗?难道医生、护士与医院没有办法使人避免死亡吗?我想到死去的他(她)会哭,怎么办?……
这个时候,死亡教育,已无可回避。
人为什么会死?人的身体就像机器一样,用久了就会损坏,就像孩子的玩具车,玩久了,损坏了,无法修理了,就无法再动。
人死后去哪里?人的身体就像房子,房子倒了就不能住了;人死了身体就不能用了。人死后会得到活着的人的想念。
死亡会不会痛?人死后就没有呼吸也没有心跳,当然也就没有痛的感觉。
为什么死掉的是我的亲人,而不是别人?所有你爱的人,还有被爱的人,都不希望死掉。我们也不愿意离开他(她),他(她)也不愿意离开我们,其他的人也不希望他们所爱的人死掉。
死亡是不是睡着?看起来很像睡着了,但死亡不是睡着。因为睡着的人会再醒来,而且醒来会觉得很有精神,死去的人永远不再醒来。
我可不可以看到死去的亲人?我们没有办法再看到死去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她)以前的照片,就像看到他(她)本人一样。
为什么在墓碑上看见有人很小的时候就死?死亡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有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亡可能是生病,而这种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或者是发生意外。
难道医生、护士与医院没有办法使人避免死亡吗?他们很努力地改善每一个病人的健康,很多时候他们确实能延长许多人的生命;但是,无论怎么去努力,死亡终归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自然规律。
我想到死去的人会哭,怎么办?我想到死害怕,怎么办?有这些感觉是正常的,当你很悲伤、很害怕的时候,我们永远在旁边陪伴着你……
在认知层面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
他有他的珍贵性——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的过程又是有限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
他有他的特殊性——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是肉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理性和非理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他有他的发展性——在生命生成的过程中,人的生命表现出特有的自觉、自为和创造,使生命具有自主性和超越性的发展。
而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这种终结无可逆转。这种终结,通常是自然死亡,比如衰老死:指由于机体自然衰老,体内各器官组织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导致的死亡;再比如疾病死:指由于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死亡。
但也有非自然死亡,比如饥荒、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雷电、暴风雨等自然灾难带来的死亡,酗酒、交通事故、职业、他杀、艾滋病、吸毒、战争等社会因素造成的死亡。
在行为层面引导孩子远离死亡
风险防范,是死亡教育中的必修课。应该对孩子实施具体实用的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使孩子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在健康身体、健康心灵受到侵害时,得到及时的救治。
特别要在孩子心理出现危机时,让他们学会自救:相信自己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运用正向焦点思考;寻找例外的经验;肯定“小改变”的价值;获得正向的回馈……
引导孩子活出
健康的身体、积极的生活、意义人生
我们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通过教育,让孩子活出健康的身体、积极的生活、意义的人生。
活出健康的身体,就是认识生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敬畏自然生命。掌握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知识、技能,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预防各种可能的生命伤害事件的发生,不自杀和伤害自己生命,也不杀人和伤害其他生命。
活出积极的生活,就是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保持积极心态,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遵循社会公共规则,同情和关心弱势群体,具有社会公德、正义感和责任心。
活出意义的人生,就是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合理规划人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具有生命超越性,激发生命的潜能,直面生死,超越死亡,追求生命的崇高与伟大;超越“小我”,关心国家、社会和人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和民胞物与的思想。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而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写道,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活出健康的身体,活出积极的生活,活出意义的人生,从“三不朽”到“不被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死而生,抛开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精神生命层面实现永生……
作者 | 袁卫星,特级教师,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