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独家】在英语教学中育己育人
2023-01-11 10:40: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名师反思录

个人简介

李艳,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太平桥学校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英语授课专家,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实践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实践导师。荣获北京市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班主任“紫禁杯”特等奖。出版有《初中英语深度阅读多模态教学设计与实施》《阅读圈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等5本著作。


(资料图片)

本立而道生,从人生第一次登上讲台,至今近三十年,我的英语育人之道,是永远保持教育理想和追求,用理性思维和满腔热情让每个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提升的过程,让高质量教育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育人先育己

1995年9月1日,当时22岁的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但是我的第一次英语备课经历却并不美好。

第一次英语授课内容是两名新同学初次见面、彼此打招呼、互相介绍姓名、询问他人姓名,总共5句话构成对话语篇。在备课前,我自信满满,觉得对于我这个英语研究生毕业的人来说,教给学生这点儿知识实在是太简单了。在我的设想中,45分钟的课堂,只需10分钟就能让学生学会这5句话,那么剩余的35分钟干什么呢?我是不是得补充有关“姓名”的英文资料让学生学习呢?于是我准备了大约20多页有关“姓名”的英文内容。我还把准备的20多页资料分享给我的教学师傅和英语组的同事们,心想自己的用心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赞扬。

可是事与愿违,我的教学师傅王老师对我说:“小李,从你准备的这么多资料,可以看出你是一名认真的教师,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学生在45分钟内能不能接受得了这么多内容?你有没有思考学生在这节课上到底需要掌握哪些重点内容?他们可能出现的难点在哪里呢?”

当听到教学师傅的点拨,我才意识到我这节课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我是从自我主观出发,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这一番点拨,让我重新定位了备课的意义。

通过初为人师的首次备课经历,我开始反思英语教育的意义。备课不仅需要备所教授的知识,还应备学生的学情,应预设教学中可能遇到的课堂生成等。于是我与我的教学师傅开始探讨:这节课应该怎样教?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应该帮助学生如何掌握英语学习策略?又应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得到哪些进步?等等。我的备课思想从只关注知识的教授,到慢慢思考英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开始思考什么是以学生为本的英语课堂。

时至今日,我始终都记得我的第一次备课经历。后来每次备课时,我都提醒自己,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自己一直都是一名终身学习者。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是外语基础教育的一个特点。外语教师应在遵循外语教学规律的原则下,以更开放的态度采用更多元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注重学生培养规模转向注重学生培养质量。

育人应育能

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创始人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写道:“言语就其本身意义而言,是社会联系的核心系统,是社会联系和文化行为的核心机能。”英语教学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我的妙招就是“做游戏”,将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游戏融合在一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我安排学生以“游戏接龙”的形式背单词和语法。一个学生背完后,点下一个学生背。如果哪个学生没有背出来,所在的小组就要表演一个与英语有关的小节目,比如英文歌、英语接龙等。一次有一个小组表演的是英语小短剧,演绎的是一个英语学习不扎实的学生向外国人问路闹出笑话的故事。这个英语短剧虽只有两分钟,但是非常形象,不仅幽默风趣,还引人深思,很有教育意义。后来学生们将这个短剧改编成8分钟长度的英语戏剧,参加学校艺术节,并大获好评。在改编、参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育人应育能,核心能力是学生的硬实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我鼓励学生坚持英语朗诵,学生在诵读美文中,把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情感,感受书面文字与朗诵表达的语言魅力,从而把个人情感和作者情感融为一体。学生在朗诵中还能感知到语言的规律,在语言材料中丰富语言积累,强化语感,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疫情防控期间,我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英文给长辈写一封充满真情实感的感谢信并读给他们听,感谢他们在特殊时期对自己的陪伴和呵护。这一尝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育人需育心

教育重在立德树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一门语言,英语教育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授,是培养“中国心”的重要价值引领。

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用英文翻唱中国歌曲的视频——一位英国小伙在深情地演唱《红旗飘飘》。我被视频中熟悉的旋律和动人的演绎深深吸引,这首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用英文翻唱后别具风韵。我想教会学生。一个星期后,我带着这首歌自信满满地走进了课堂。一开始有学生心不在焉,但是当《红旗飘飘》熟悉的旋律在班级响起后,学生们纷纷安静下来,专注地盯着大屏幕,认真听着歌曲。

我问:“看了这个视频后,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一个坐在教室角落的女生站起来,说:“我没想到这名英国歌手竟能把一首中国歌曲唱得如此深情,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唱好这首歌。”学生们都点头,表示要学唱。接下来这节课,学生们跟我一起学唱了英文版的《红旗飘飘》。伴随着学生们高涨的情绪,我说:“同学们,这就是老师热爱英语学习的原因,学习英语能把中华文化的精华传播到世界,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一直鼓励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要把对人生的思考、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对祖国建设的使命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动力,用英文来表达中国故事,把学习英语转变成自我成长的行动。

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与学生们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相研究、达成共识、教学相长。有一次,在课堂上,有位学生腼腆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看过一本书《遇见莫扎特》,作者是美国作家保罗·约翰逊,书中提到莫扎特的音乐都是以字母K记录的。我想知道为什么用K字母?而不是其他字母呢?”

我对莫扎特也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莫扎特音乐作品用K字母标识。我该如何回答呢?课后,我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因为莫扎特生命短暂,他创作时没有在原谱上标明写作日期,造成次序混乱,因此奥地利音乐编目学家克舍尔(L.Kocher)博士对他的全部作品加以系统编号,所以现今莫扎特的乐曲是用K进行编号的。

第二天上课前,我把查到的结果告诉了这个学生,而且还把莫扎特的几个小故事用英语编写,送给了他,他非常高兴和珍视。后来在我的课上,他开始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多年后,这个学生考上了悉尼大学,在我某年生日时曾写了一条短信发给我:“我现在就读教育学方向,感谢您当年对我这个不起眼学生的帮助,您回答了我那么多与英语无关的问题,给我手写了那么多个英语的小故事,您的爱让我感受到温暖和自信,让我爱上了英语这门学科,也让我产生了像您一样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想法。”

我非常欣慰,但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每次提问,同样也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让我学到了很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让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层次含义。

“经师”易做,“人师”难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懂得每个孩子就如一粒种子,拥有极为强大的生长力量,拥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图谱。我的英语教学之道,本质是为了奠定学生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让教学达到优美和谐的境界。(李艳)

标签: 英语学习 学习英语 红旗飘飘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