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点丨大中小学思政课如何一体化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听课记
2023-04-13 17:41: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关资料图)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来说,国家安全似乎很陌生,如何根据不同成长阶段青少年的特点,一体化设计课程,提高青少年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近日,一场以“学思践悟话国家安全 知行合一担历史使命”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现场汇报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举行。记者带着上述问题,从一节思政课的小切口探寻答案。

“什么是国家安全?”在小学二年级(2)班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赵红玲抛出一个问题。

“是不是不打仗?”稚嫩的童声答道。

如何让小学生理解国家安全这一宏大主题?赵红玲从生态安全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对周边公园的观察、对家人的采访,从身边可见的小事入手,引导小学生通过生态安全感知国家安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小学生,如何把身边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

在初中课堂,初中生已初步具备了全面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能力。初一(9)班的学生正在分组展示网络安全、核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等知识。

在初中已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高中课堂“思考”的味道更浓了。

“如何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居安思危,我们有‘危’吗?有什么‘危’?”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探讨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安全认识的演变,紧扣俄乌冲突、我国推动伊朗和沙特恢复外交关系等时事热点,论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优势和国际影响力。

在之前学业阶段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大学课堂“领悟”的力量更强了。中国人民大学2020级党史班的学生正在教师刘进伟的带领下,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概念,以及“十个坚持”的核心要义。

“不同学业段的学生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是必须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进伟介绍,针对每个学业段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小学阶段强调“感知”,初中阶段强调“认知”,高中阶段强调“思考”,大学阶段强调“领悟”。

“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具有连贯性、统一性,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注意避免出现相互脱节、交叉重复等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陈晓明介绍,教学团队把小学和初高中的新课标进行了对比,打破学段壁垒,找到教材知识内部的关联性。

陈晓明举例,比如:在核心素养责任意识的部分,义务教育新课标就不同的学段分别做了明确规定。但高中阶段对于国家安全观的阐述就不是以系统呈现的方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这堂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是人大附中分校教师和人大马院教师共同磨课的成果。“在和大学老师‘同课异构’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大学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为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难能可贵的思想高度。”陈晓明说。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基地”以及“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校长徐利介绍,下一步学校将拓宽大中小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共研共享做实共同体建设,加强“思政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形成家、校、社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和党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持续探索、挖掘“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中国教育报记者 欧媚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