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广西隆林:推进“民族+”教育 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2023-03-30 11:52:36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孩子上学、我们上班、买菜、看病,基本上可以在10分钟内到达,这么好的条件以前想都不敢想。”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搬迁户杨文志告诉记者,进城后最大的幸福感,就是生活在10分钟生活圈里。2018年,杨文志一家从猪场乡烂木杆村搬迁入住小区120平方米的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鹤城新区是隆林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小区。近年来,该县持续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项,不断完善设施配套,着力打造10分钟生活圈,为群众幸福加码。

3月28日,隆林各族自治县举行庆祝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近年来,该县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2—2022年,共投入教育资金12.19亿元,建设教育项目424个;2012年以来共招聘补充新教师3019名,基本解决各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完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10年来共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生活补助费83.1964万人次4.48亿多元。

同时,在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该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推进“民族”教育,使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绘隆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新风貌。

“民族+建设”,提升教育温度。隆林是一个44万人口的脱贫县,广大老百姓为改善生活条件,家庭主要劳动力一般双双外出务工,形成孩子交由老人代养的局面,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面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自治县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自治区及百色市文件精神,聚集全县之力,筹集940万元投资建设县域唯一一家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服务宗旨,组织全县干部挨家挨户逐一排查,坚持“一个不漏”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当前,隆林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类“送温暖、送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把关爱送到每个需要的孩子手中。

“民族+引进”机制,提升教育品质。隆林抓住深圳市罗湖区对口帮扶隆林的契机,与深圳市罗湖区开展教育结对工作,形成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机制。罗湖区先后选派22名优秀教师到隆林支教,落实2名专家到隆林讲学,为隆林带来了深圳式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同时,为扩大教师队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岗前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各方努力,隆林打造出了一张学前教育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普通高中、初中教学成绩显著,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特殊教育彰显特色的新名片,提升了教育的品质,为推进该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民族+课程”特色,丰富教育内涵。隆林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民族宗教、文化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隆林各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中小学教育,结合各民族特色,不断丰富学习活动载体。德峨镇常么村完小以“苗山乐园,乐长知识,乐育品行”为办学理念,以“民族服饰进校园、民族乐器熏陶品行”为办学特色。学校成立芦笙班、月琴班等民族文化特色班,自创“千人芦笙操”,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隆林民族实验小学为创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力构建以民族艺术活动为龙头、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为主体、民族精神为灵魂、民族体育活动为亮点的特色民族文化教育建设体系。坚持开设“民族文化课堂”体育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组织师生参与践行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山歌进校园活动。隆林新州第三小学根据地域历史文化特点,精心组织课题团队开发出系列校本教程。隆林各学校用实际行动展示隆林各族青少年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青春风采,为隆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书写了新时代壮美篇章。

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张芯富 莫雅雯 3月29日电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